全省首部生态题材音乐剧《塞上绿洲》正式公演

2025-08-08 来源: 阅读量:

近日,由朔州市歌舞团倾力打造的大型音乐剧《塞上绿洲》正式公演,该剧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干部群众战风沙、播绿荫、求生存,最终实现由“绿”变“富”的奋斗历程,以艺术形式厚植“右玉精神”的文化内涵。

当激昂的歌声穿透舞台光影,将风沙肆虐的荒凉与茫茫林海的涛声交织成诗;当演员们深情演绎三代人搏击风沙初心相承凝结的绿色接力……泪水与掌声奏响生态文化建设的动人乐章。音乐剧《塞上绿洲》取材于真人真事,演员们用真实的表达、真情的演绎、真切的感受,将朴素却又动人的情感搬上舞台,在“共情”中将“感人”二字深深刻在观众心中。

观众李文华说:“我是来自晋中的一名游客,看了大型音乐剧《塞上绿洲》,的确是为右玉的精神所感动,我来了朔州以后,感觉朔州的树特别多,空气特别好,值得去右玉好好地参观游玩一下,看一看右玉的山山水水。”

观众韩晓波说:“右玉从漫天黄沙到绿树成荫,再到现在依托绿色产业致富,让我们看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员干部他们带领人民群众战风沙,为人民谋福祉的信念,让我也看到了党员干部的担当。”

观众李少峰说:“右玉县从以前的不毛之地到现在的塞上绿洲,离不开右玉县人民的不断努力,我感觉现在看到树都更亲了。”

音乐剧《塞上绿洲》以朔州市右玉县70多年的治沙造林史为蓝本,用音乐剧特有的叙事张力,深情讲述历任县委书带领干部群众迎战黄沙、谋求生存、创造幸福的感人故事。

音乐剧《塞上绿洲》总导演冯林说:“《塞上绿洲》是山西省第一部生态题材的音乐剧作品,主要的是反映了生态文化建设,尤其在今年“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创作的一部音乐剧。这部音乐剧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说突出了一个“真”字,全部都是我们本土的演员来讲自己身边的故事,身边的人,身边的榜样,他们这种带着泥土的质朴的气息,我觉得是最能打动观众的。”

全剧采用长廊式连缀结构,脉络化地分为《种树人留下一张锹》《狂风中的红纱巾》《三棵小树苗》《再难也要走下去》《苗旺的愿望》《红姑娘突击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绿洲的咏叹》八个篇章,运用集声、光、电、音乐、舞蹈等多要素于一体的艺术表达形式,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与故事串联起来,情景再现右玉人民70多年来矢志不渝的绿化行动和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音乐剧《塞上绿洲》演员丁晓瑞说:“从排练到舞台上的打磨再到演出,我们经历了大半年的时间,右玉精神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这中间有多少人的汗水、泪水,和艰辛我们会带着这份精神,带着这份荣耀一直地走下去,把久久为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右玉这张名片打出去,把右玉这张锹让更多的人都知道。”

音乐剧《塞上绿洲》演员关瑞峰说:“他们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久久为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右玉,去了解右玉,学习这种精神,把这种精神更好地弘扬出去。”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沙进人退”的生存困境,到“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着坚守;从荒漠栽苗到青年扎根护绿,右玉治沙育林的故事浓缩为可感可触的舞台艺术,让观众在观赏中体悟每一棵树都是奋斗的结晶,每一片绿皆为生态文明的注脚。

音乐剧《塞上绿洲》总导演冯林说:“从音乐上,我们使用了当地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些非遗的元素,地方的耍孩儿、朔州的大秧歌,把这些包括右玉的道情,都运用在我们的音乐剧的主题音乐当中。未来我们计划带着这部剧,把我们右玉精神传遍全国,让更多党员干部群众们看到。”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知,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阅读

初秋时节,沣汇公园里的花海迎来最佳观赏期。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每一朵花都舒展着娇美的姿态,它们迎风摇曳、连片成景,成为城市里亮眼的秋日景致。从高空俯瞰,不同颜色的花田有序

2025-09-11

山西省将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六大行动之一,全力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右玉南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森林、湿

2025-09-08

  本报讯(记者 刘淑花)日前,记者从朔州地域文化通览编委会了解到,《山西地域文化通览·朔州卷》已编撰完成初稿,同时为了确保省编委会提出的“立意高远、内容殷实

2025-09-08

近日,由朔州市歌舞团倾力打造的大型音乐剧《塞上绿洲》正式公演,该剧生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干部群众战风沙、播绿荫、求生存,最终实现由“绿&rdqu

2025-08-08

热门推荐

推荐阅读

热门图集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16 朔韵山河 ShuoZhou.TV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